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10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)

    分为种,即具有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思维作用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称“。  五阴中的后四阴亦曰“非色四阴,简称为“名,因此五阴又叫作“名色。“名色可以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;而...统一,即有意识活动的人体。感知机能来自人的生命体,是谓“名色是入缘。  “名色:“名色来自“,早期佛教对此“的解释较杂,或谓“淫识,或谓投生一刹那的精神体;早期汉译亦作“识伸,有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747040.html
  • 四阿含经:“六大、“十八界、“五蕴、“十二因缘、“四法本末的“如真实在论

    、火、风、空、,此者遍一切时遍一切处,视之为实在论中之本体,或曰本质可也,亦即为一切有之所自出。所谓世界之生成,即源于此。   二:“十八界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“与“六根及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之“也。人,以此而有其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。所谓“唯心论“唯物论等,皆此十八界中事。   三:“五蕴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、此五者,乃人一期生命中所显现一切者也。实言之,“色、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547455.html
  •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

    意在说明世俗 事物的缘生轮回,划分为“三世二重因果,共含“十二支,如下:  过去二因:无明→行  ↙  现在五果: →名色→入→触→受 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来自: 免费论文网  ...承接““名色“触等而来的,大致属于心理现象;受蕴则直接承继色蕴,这多少具有早期哲学朴素的唯物反映论的色彩。这再次表明五蕴是较早的朴素理论。(2)就其具体涵义来看,十二因缘的入、触、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650203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㈡

    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》:“当今世情,何人不趋炎附势,见兔谁肯结交穷秀才?(李明权)  【见闻】指人的感觉作用和认识能力。佛教认为,人有“。“见是眼识的作用,“闻是耳识的作用,“觉是鼻识、...便成配偶。(李明权)  【六根清净】“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种器官,眼根与色境相对,能生眼识,乃至意根法境相对,能生意,由能生之义而称之为“根。《法华功德品》说,菩萨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罪垢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751785.html
  •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─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

    relevance),另一方面则希望能更清楚开显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。  二、皎然意境论的建构与唯识学的相关性   唯识学中“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,指人的心灵的认识能力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种认识能力谓“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“了别,眼识,依眼根生起,认识色境;耳识,依耳根生起,认识声境;鼻识,依鼻根生起,认识香境;舌识,依舌根生起,认识味境;身识,依遍于通体的身根生起,认识轻重冷暖...

    彭雅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352372.html
  • 解读《正见经》(续1)

    心相续流,总说就是“意门转向心,在心尚未生起的心门,与心在一起,就叫做“意处。  处是触的缘  相应的内、外处  在探讨什么是“触(phassa 或samphassa)之前,我想对“与“...声处;相对“鼻处就有“香处;相应“舌处就有“味处;相应“身处就有“触处;相对“意处就有“法处,“法处为意识所缘的对象,也就是心理活动的现象。  根、境、的互动  在“内相应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3852554.html
  • 鸠摩罗什思想研究

    ,乃依意根生起之前。(三)作为五蕴之一,名为“识蕴,指小乘所谓“与大乘所谓“八之心王。(四)作为“十二因缘之一,名为“。早期汉译佛典乃将“与“神并称,谓之“识神(见《阴...:(一)择灭无为;(二)非择灭无为;(三)虚空;(四)空无边处;(五)无边处;()无所有处;(七)非想韭非想处;(八)缘起支性;(九)圣道支性。说一切有部主“三无为:(一)虚空无为;(二)择灭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254813.html
  • 四阿含经之研究(1)

    重要的是知识的“善与“恶,乃至“记忆作用之立极以成“大智。释尊另说了一种“三事和合:一二是“眼耳鼻舌身意的“六根和“,三是“色声香味触法的“。三者总称“十八界。人,也就是在...,于“色声香味触法尘是已。  “知于四谛者何?四谛中的“道谛,为“三十七道品,最为重要。这其中是:“我法中种种法充满其中。所谓四意止、四意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意、八真直行 (增: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855312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

    活动。  “行的定义是“造作,特指思想中决定和支配人的行为的那些因素,如目的、筹划、决断、心理趋向、意志等。  “的定义是“了别,指一切认识活动赖以发生的精神主体,早期佛教分为种,即具有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思维作用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称“。  五阴中的后四阴亦曰“非色四阴,简称为“名,因此五阴又叫作“名色。“名色可以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;而“五阴往往特指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5655773.html
  • “意境、“境界、“意象辨析

    ,郑玄注:“竟,界也。佛学传入中国后,人们翻译佛经,借用了这个  具有领域内涵的“境字,指人的意识、感受能力所及的领域。佛学认为事物能为人的感官所及者有:即“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名之为“;人能感受到这种东西的是“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名之为“六根。以“六根感受“,在意识领域内所发生的效果是“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 名之为“境、六根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356681.html